重磅!赵丽宏《疼痛·中英文对照手稿本》首发式暨静安区图书馆艺术分馆揭牌仪式
人的历史表明,人一直在不停地致力于避免痛苦,追求快乐。人的本质,是否就存在于痛苦之中?也许,解药就是接受痛苦,用我们的生命之水淹没它:与之对话,一同去旅行,睡眠,醒来,与之平起平坐,共饮一杯茶,写一首诗,赏一幅画。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真正的宗教就是真正的快乐”,历史上不少先贤都曾对艺术的慰藉发表看法,而更多艺术实践者在艺术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在创造过程中获得慰藉。
刚刚于2019年荣获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的作家赵丽宏,携近年新作《疼痛·中英文手稿本》来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对话日常生活的哲学,破解存在之痛——这一困扰人类斯芬克斯之谜。那些感动过他的片段、词、意象、诗行,也将钻进我们的内心并搅动我们的灵魂,深入内心深入的宇宙,与诗人完成一次隐秘的交流。
♥疼痛”的辩证者
提起赵丽宏,众所周知的身份却是散文家,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三十年间出版60余部散文集,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及香港、新加坡语文教材。然而他最初是以其诗歌进入读者视野,早在1982 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他的诗集《珊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曾与舒婷、北岛、江河、叶延滨、雷抒雁等众多诗人一起享誉诗坛。也是这一时期,赵丽宏将巴金寄赠的《巴金序跋集》扉页上的题词:“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这两句话,作为写作的座右铭。
书写了四十多年,他对文学的热忱一如少年时代,“没有功利之心,只想用文字表达生命中的悲欢离合”,但年轻时候总想写明晰透彻的诗,而现在以艺术的手法细腻、绵长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宇宙。一些年来,他在笔记本上陆陆续续记下来许多片段、一个词、一个意象或者一句话,甚或密密麻麻的手稿及插图,从每个日子、分分秒秒中,积累“疼痛”的题材,凝聚“疼痛”的能量,丝丝入扣,体味艰辛。并把零碎的灵感整理出来,丰富成一首首的诗,于是有了一本名为《疼痛·中英文对照手稿本》的诗集。他在提出“疼痛”这一问题时,又以高度艺术敏感力,提出了“无痛”的问题,其中蕴含的哲思如缕缕幽香,自诗篇的身躯上散发。人能否无痛地生活?能否生活在愉悦、幸福、快乐、安宁之中,哪怕他处于种种痛苦之因的包围之中?
♥书写“疼痛”,是诗学观念的飞跃,也是时代变换使然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地狱,在生命的长途中,疼痛有别,疼痛的样式不一,生命的感受也就五花八门。《疼痛·中英文对照手稿本》这部诗集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它是一种身体遭际的刻划,更是一种人生走向的描绘,整部诗集让人感受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指向:即百般痛苦之后,必然会达到欢乐。
“疼痛一如爱情,堪称人类最古老又积淀最深的诗题,触碰它而不被无数杰作吞没不仅需要绝大的勇气,更需要超强的能量”(杨炼),赵丽宏的诗写出了“心灵之痛,人生之痛,岁月之痛,语言之痛” (唐晓渡),“这其中最具诗意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痛苦如何诞生,又来自何处。如果这其中真有答案,那么这个答案本身就蕴含着问题。因为诗歌永远是问题,或者是在诱发问题。而这,恰恰是诗歌独特的、最具创造性的特征”。(阿多尼斯)
♥百般痛苦之后,必然会达到欢乐
艺术是一种与人生意义极为接近的东西,但我们与艺术的邂逅却不一定顺利无阻。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在快速成长过程中经历和诗人一般的“疼痛”。而在“疼痛”面前,艺术这种工具能扩展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并协助引导、规诫以及抚慰欣赏者,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作为一家立足民间、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公益艺术机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实现新的蜕变,将艺术这一工具带给更广泛的人群,为给公众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在与艺术的隐秘交流中探寻人生的意义。为此,2017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成立了民生美术文献中心(简称MAA),让公众有一个全面了解艺术发展现状的公共空间。2019年8月18日,在民生美术文献中心的基础上,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与静安区图书馆合作成立静安区图书馆艺术分馆,将其打造集约型多功能空间,助力静安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诗人和散文家,赵丽宏同我们一样,通过诗歌与艺术的力量,鼓励了人们追求平衡而美好的人生。8月18日,赵丽宏《疼痛·中英文手稿本》首发式暨静安图书馆艺术分馆揭牌仪式,让我们通过这部谈论死亡和梦境的诗集,这些关于伤痕、疼痛和风暴,也关于光、欢乐和飞翔的吟咏,与诗人的目光不期而遇,进而与自己的灵魂做一番深入的交谈。现场同时为此次活动特别准备了赵丽宏《疼痛·中英文手稿本》选读本限量发放,先到先得!
♥对谈嘉宾
赵丽宏(1952—)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八十余部,有《赵丽宏文集》(十八卷)行市。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2013年荣获斯梅德雷沃城堡金钥匙国际诗歌奖。2014年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19年荣获罗马尼亚“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是第一次荣获此项国际诗歌奖的中国诗人。作品被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阿拉伯、波斯等十几种文字出版。
缪克构诗人、作家。1974年出生于温州。1990年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迄今主要诗歌作品结集为《独自开放》(2003)、《时光的炼金术》(2015)、《盐的家族》(2019)。另有长篇小说、散文作品《漂流瓶》《少年海》《黄鱼的叫喊》等七种。编有五卷本《辛笛集》。部分诗歌和短篇小说被翻译推介到国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文汇报社副总编辑。主要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中国长诗奖、上海文学奖以及第六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第十二届上海长江韬奋奖等荣誉。
曹可凡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散文家。中国“金话筒”奖得主。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关于新书
《疼痛·中英文对照手稿本》诗画结合,使作品兼具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特点,更体现出诗歌的本质,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美,近距离地观察作者的内心底色。书中可以清晰地看见赵丽宏创作风格的转变轨迹,在诗歌中,他实现了对过去的自我的超越。诗人的视线落点从外部客体转移到人本身的内部主体世界,写作目的从描绘客观世界转变为探索人的心灵内在世界。技法上,赵丽宏舍弃了显性、华丽的描写手法,达到了羚羊挂角、大象无形的境界。
♥粉丝福利
(责任编辑:秋水卓玛 天南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