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公众号
  • 访问手机版
  • 《诗哲体》讲述了一个“万物皆有体”的故事

    文艺

    2023-11-03 17:05:06

    0

    自序:“体学”始记

     

    我叫诗哲体。一个自成一体的人,创新了一种文体,也叫诗哲体。诗哲体就是哲学诗歌化,诗歌哲学化,是极致创新的意思,我发明了一种哲学, 就是诗哲体哲学,我称之为时代哲学。诗哲体又称“体学”,本书就是用诗哲体来讲述体学的理论架构。我1968 年 6 月出生湖北保安一个水乡。一个杂姓的村落,古有金汉口,银保安之说。

    “鱼米之乡在湖北,千湖之省总是盛名在外的。”我在外久居,家乡的这种特性总是让人自豪的。生长的东西就是智慧之物,诗哲体也正是具有这样的根源才是可以茂盛的。唯有深情才是创新的根源。家乡是制造深情的第一推动力。体学强调自成一体,说明根基和基因的重要性。现代的人强调自成一体,就是凡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也需要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

    我的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他非常自豪自己教了几十年的书,虽然体弱多病,但经历三次大的手术后还是活到快八十岁了。母亲是童养媳嫁给父亲的,一生劳碌,默默的操持着家务,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我有一个成人后患有自闭症的弟弟,他成了我情感世界最脆弱的部分,人的决策总是和这样的脆弱伴随。我经常在父母面前夸夸其谈,她会笑着说:“怎么总是不成熟啊”,但她的眼角眯成了一条线,看上去还是很幸福的样子。

    其实我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我只是活在自己的理想中。我的家乡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三面是湖,是著名的保安湖的分支,陆地方向连接在遥远的山丘,那是遥不可及的外面的世界。人到中年,荣归故里总是要淡然以对,农村人的苦难总是诗哲体的思想根源,我的哲学发展也离不开这样的一个基础。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就是体学的根本。“我觉得自己还行,不需要别人的光环照耀自己”。这是我经常听到的话。体学反映的就是“一花一世界”。“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经常有人这样说湖北人,我也会碰到。我说古代的湖北,交通发达,人很聪明。现代社会交通到处都便利,所以人都聪明起来,不算什么。这样的思考角度总是会获得称赞的,不卑不亢。

    悲观是一种远见,乐观是一种信念。我生活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形成了我的应变能力和修正主义。我做过农村的农活,锻炼了一副好身体,也形成了闲不住的品性。我以后不少投资失败都是在某一个时间,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底线,领悟 到在你的事业途中,要真正尊重那些实际投入金钱和精力的人和机构。穷途末路,往事如烟。我颠簸不定的就业之路构建我的一体。媒体人龚琼说,你就是悬崖上的一颗树,靠自己成长,也自己成为自己的风景。古圣贤之路都也如此吧,内在的成长力量带给人自身的智慧,体学之精华正在于此。“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反映的是世俗社会人的困境,也是体学重视现实环境的缘故。所谓物质和精神的都是世俗的产物,人必须面对现实,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北京一个非常优秀、快五十岁的未婚未育女性突然发现生育是人生第一要务。于是到处找医院检查,看是否有希望怀孕成功。于此困境在这个世界上层出不穷,表现形式不一样,体学强调自然法则,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体学本义。同学张晓烽身体瘦弱,有一个“非暴力”理论,自称是当代孔子。述而不作也一直是停留在他的演讲和交流中。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和平时代的人们对暴力缺乏感知,直到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发生战争,我们才感觉暴力思维还在活在这个世界中。

    中国历史上有诸子百家,每一种思想都有其根源,创始人都由于其出生和经历代表了部分社会阶层和群体。所有思想和理论架构都是社会人的不同代表。也构成“体学”的整体面貌和差异化。比如商业社会中,各种理论的创新,层出不穷,都凝结着理论提供着个人的学历、阅历和理念。我就提出过管理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力战略理论、营销变革理论、品牌生态理论、连锁管理理论、信用评价理论, 社区团购管理理论等。反映了我作为一个时代管理 学家的思想历程、阅历和经验。其他类似的管理学者都有自己的理论架构,这正是“体学”的繁荣和建树之处。

    我的社区团购管理理论就是体学的体现。社区团购理论创新一方面是中国流通产业理论的一个新的领域,首先,本书认为社区团购理论是流通产业理论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具有深厚的理论创新空间;其二,营销理论中把渠道建设和直接消费者结合的社区团购是对经典营销理论的拓展,这里面会产生真正的营销新学;其三,服务营销理论以前以纯商业为核心,社区团购的服务内容有更深远的拓展,需要把社会公益形式进行覆盖和融合,这里面 有许多的管理创新思想;其四,社区团购重视线下服务,重视服务流量变现, 目前这样的理论研究比较稀少,需要丰富和完善;其五,社区团购和我经常讲的企业的社会化运动有着直接的关键,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有着强大的理论生命力量;其六,社区团购管理之精髓在于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再设计, 再定位,再组织,和定制经济等多种创新经济模式紧密结合,将诞生重量级的理。

     

    走过大千世界,见过山河的波澜壮阔,才能真正明白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曾到过的诗和远方。世界万物都是基因复制的结果,也是通过自然选择和某些基因突变完成传承。而人的创新正是外在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步发展并进化创新的产物,所以了解人心的世界可以从了解世界的多视角开始。本书揭示了体学二个世界的演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系在我看来,有体才有系,系统建立在个体之上。

    诗哲体认为,历史视角是重要的,历史上的分分合合是人观察世界的一个基础性判断,本书论述中有很多历史视角,从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的观察中了解一部分人心发展的历史,所以,历史正是诗哲体“体学”研究的一个窗口。因为历史的视角,国学和圣贤视角也会非常的重要,本书第一次提出战略性哲学研究,就是发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哲学总是赋予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本书认为传统圣贤可以超越,在家天下背景下的圣贤之道教人顺从和忍耐,教人精于世故,修炼城府,我认为这些远离做人真实的教义都是时代局限的体现,所以本书认为人适应环境固然重要,但主张改变和创新更应该是时代的主旨。

    当代中国最需要国际化哲学视角,把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进行转型和升级,既不能一味回到传统思想的故纸堆里,也不要完全弃而不用。诗的视角正是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本书认为中国的传统诗歌要比传统哲学的价值重要的多。因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哲学都是具备诗歌的创造性的,孔子和苏格拉底都主张“述而不作”,尼采,叔本华,泰戈尔,歌德等就是用诗的属性替代哲学的思考。其实,伟大的哲学创新都是如此,说明诗哲体的意义正是极致创新的圭臬,也是本书所追求的创新方法和目标。国际视角主要体现在国际哲学的研究方法和哲学家战略性思考。了解一个哲学家的核心思想需要了解一个哲学家的经历和主要职业,他曾经做过什么,是什么样的背景形成了哲学家的战略性思想,这个点就是一个哲学系统的原点和逻辑起点。真正的著作都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哲学家孤独思考的产物, 本书反应的也是当今世界关于创新的思想集大成。

    商业视角是中国当代哲学必须具有的重要视角。商业看似肤浅内卷的背后正是人心多样性的体现。因为作者长期的商业实践和理论研究,诗哲体 有其战略性的商业背景,因此诗哲体在商业经济方面的运用和思考是本书又一大时代特色。比如整合战略是诗哲体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商业一体化的今天,哲学思想应该反应商业时代最为核心的这个部分。心理视角也是对当代创新心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在物质基础空前得到满足的今天,人的心理问题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现实的状况,必须加以重视和反馈,心理问题实质是对诗哲体本身的不了解,对其系统性不了解会造成对世界的不了解,不确定性带来的困惑需要我们对不确定性本身进行剖析和洞察。所以,诗哲体创新就是所谓极致创新,是完全个体化的创新体验,是反映作者这个个体在时代风潮中的独特体验和创新领悟,读者读我的书,可以赞成,可以反对。我不和读者讨论具体文字,希望我的哲学系统可以启发你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哲学思考力。


    现代诗人的最高目标是要找到先验的诗歌。本文集是我对这样目标的长期实践。我认为,诗歌哲学化将成为诗歌艺术发展的最终归属。也是哲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视野和空间。我们从“哲学已死”中发现了新希望。

    本书认为诗歌将成为当今哲学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视野,并尝试这样做。为什么要说哲学的黄昏呢?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把哲学的使命和空间压挤的没有市场了,哲学的思考已经成为科学的部分思考,科学部分取代了哲学。人们不免要问:哲学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因此,有使命感的诗人既必须充分发挥其诗歌的天分,更有必要回首生命, 用哲学的思维去看待客观世界本身。诗歌也许在当今还真能为哲学打开一个新的思维之窗,发展新市场。因为诗歌形式赋予的不仅是外在的,情感的,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人类生命本身的再认识,是对生命形式的再现。因此这种形式必须具备生命的简明、形式的深刻、内含的丰富、思维的愉悦,它将成为与生命同在、精神不朽的产物。富有诗意的哲学是最真实的哲学,犹若“道”和“上帝”的诞生;具有哲学精神的诗歌是真正的诗歌,它引导人类激发生命的潜能。

    诗歌艺术是哲学的新实践,实践的意义上升到哲学完整性的统一,考察诗歌的历史,体现了精神活动由外在世界向心灵世界转化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精神活动的欲求、倾向、表述。而最终形成对世界的理解,达到人性的解放, 在广度和深度上和哲学产生一致。哲学的存在在诗歌中称客体,哲学的思维在诗歌中主体。模仿的诗歌全面阐述了认识的客体,情感的诗歌全面表达了认识的主体;象征的诗歌是以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为基础,强调理性的作用,暗示事物(思维)的未知领域, 参透着理性的痕迹,最终事物的完整全部通过先验的诗歌作实践。先验的诗歌是用诗歌艺术作为手段来表达哲学和最终哲学的描述,最终意义上获得和哲学高度的统一。


    中国诗歌是以模仿为主体的创作体系,而西方哲学却是以人性为核心的哲学主流,哲学基础的倾向性形成了诗歌创作的倾向性。写景状物诗是模仿的诗歌的重要题材,爱情诗是情感的诗歌的重要题材。每个诗人都在创造自己的风景,成就自己的诗人位置。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 我们不难发现当中的差异。象征物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有显而易见的意义, 又有隐晦难测的意义,它是已知和未知的关联,它是一种隐喻或者暗示, 它揭示了诗人预想的世界。场景是我诗歌创造的中心词,我的诗歌中表现出我看到的场景,也有我想象的场景。

    虚和实的场景构建是我对诗歌创造的基本方法。中国象征的诗歌惯于以诗释禅,以诗悟道;西方象征的诗歌惯于以诗暗喻现实,揭示人类世界的客观现状。先验的诗歌以哲理诗为主体,沉思哲学的现实梦想与逻辑。中国的先验派诗歌沿着客体的方向发表认识。西方的诗圣沿着生命的方向探索永恒。哲人以诗的形式思考着世界,诗的形式昭示着思维的广度,哲学开拓着它的深度,这种深度包孕在先验的诗歌中使其生命力达到永恒。先验的诗歌是以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哲学的思想,是用诗歌来思考哲学, 表达哲学,诗歌的描述过程成就了哲学的思考过程。

    用诗歌形式来表达哲学,这种诗歌就叫做“先验的诗歌”。用音乐形式来表达哲学,这种音乐就叫做“先验的音乐”。其余类推,先验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创造“先验的诗歌”要求诗人与哲学家的统一。只有具备完整的哲学, 才可能创造出完整的诗歌,尽善尽美的诗与哲学必须是这二者的一致。

     

    引用卡西尔的一个观点:艺术优劣的程度不是其感染力的程度,而是其强化和照亮的程度。作为艺术形式的诗歌其强化和照亮的尺度无疑最终是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人类文化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类哲学的进步。哲学正是沿着人类认识强化和照亮的方向向深度和高度冒进的。先验的诗歌正是把握了这个方向并以其特殊的方式完善着这一重大的主题。

    其一,诗歌是反映人的思想活动,作为人的思想活动具有诸多方面的内容, 而哲学的思想活动无疑是这些思想活动中最基本、最本质、最有影响力的行为。哲学的成就昭示了文明的曙光。先验的诗歌在艺术目标上把握了这一规律。其二,先验的诗歌认为:诗歌应该将本身作为一种形式、手段以其艺术形式的特殊魅力反映人类哲学思考的一侧面。我们认为人类对世界、人类作深层次的哲学思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不是一个仅仅停留于哲学的口号, 它必然会有丰富的内含和表现形式,这样人类基于存在与思维的关系的哲学思考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统一体。一首《命运》交响曲,用诗歌表现出来能够与音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艺术强化和照明的目标上,它们同样倾注了艺术家深刻、敏锐、全面的哲学思维。表现主题相同、表现形式各异。

    先验的诗歌揭示一条原则,即“化朦胧为洞明,通博雅归自知”。时代赋予人的自我认识以新的内容。任何人即使处于同一时代,其自我认识的意义也会是不一样的。先验的诗歌以洞明这一认识为出发点,不拘形式,融汇各种艺术手段进入人类的心灵之门,从而最终找到并走向心灵宇宙的殿堂, 哲学最终意义上只是打开殿堂大门的钥匙。

    先验的诗歌沉思于哲学。但作为艺术,它必须遵循其自身的美学原则。先验的诗歌任思想纵横、时空跨越亘古,表达永恒的主题,但不失其本身富有个性的思想。因此,先验的诗歌必须是自明的,不是模糊的,是具有个性特征的思想模式。我把“自觉的完整性”作为先验的诗歌的美学原则,把完整性理解为绝对的信条,将诗人的艺术化哲学定型,从而最终使诗和哲学找到共同发展的道路。作为个体意义“自觉”则是整体中诗歌所要表现的重要特征,这也是诗的生命力所在,是诗歌个体丰富性的源泉。先验的诗歌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 在自觉的基础上追求整体的一致,达到存在与思维的最高境界:完整性。

    古往今来,诗人们在文学语言上匠心独运,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的思想和内容。在语言领域,诗以其特殊的表现手法极其有效地表现了人类的不朽性。以“词句”作为语言中心是所有诗歌的共同特色。怎样发挥词句的功效是诗歌思维的重要内容。诗歌词句总会构成巨大的想象空间,任何诗歌形式无不是以此为目的,而依靠语言而成其为形式的。诗人们依靠语言描摹自然,表达情感,阐明事理。以“词句”为中心, 诗人们发展了其使用语言、创造语言的禀赋,无论是模仿的诗歌,还是情感的诗歌、象征的诗歌,人们总是在“词句”中看清了诗人所要表达的、而通过诗歌阐述出来的美。在语言领域,先验的诗歌以其特殊的形式无疑给语言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在哲学著作里,我们会看到一个事实:哲学思维和“概念”密不可分。“概念”作为思维的元素为哲学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先验的诗歌”在语言领域是以“概念”为中心来发展自己的道路的。在这条道路上,先验的诗歌依靠许许多多已知的和创造的概念塑造了一个巨大的精神空间,形成了诗歌自己的广度和深度。沉思于“概念”,先验的诗歌将会雄视古今,依靠艺术美的创造原则, 在认识上和哲学达到最高度的一致,从而实现艺术革命的最高价值。

     

    人类精神自由有两种需要,即有认识的需要和形式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更深刻地来源于哲学,而形式或美的需要更多地源于诗学。它们的完美结合形成思维的整体需要和事实存在。哲学总是面对着事物的整体,“这就说明,为什么独立思考的人之间其观点都是一致的,他们的差异仅仅是出自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为他们所表达的只是他们客观上领悟的东西”(叔本华语)。其思考中所具备的鲜明个性是“完整性”。

    诗学直接深入到完整性内部,使完整性这块神奇的基石具备了极其丰富而细腻的内容。诗学的力量表达了它“跳跃性”的个性。哲学成了诗学力量的源泉,诗学则实现了哲学的理想,它们的互相映衬构成了人类智慧的绝对和谐。实践意义上讲,好的哲学表述是用诗的意境显示它的完整性;好的诗学表现方式是用哲学的底蕴表达它的思韵。

    哲学的进步总会带来诗学的进步,当人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时, 对诗的需求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就象痛苦或快乐到一定深度需要眼泪一样。眼泪能使痛苦或快乐更加的饱满,更加艺术化。哲学的第一本质是自由,第二本质是创造,第三本质是认识;诗学的第一本质是认识,第二本质是创造,第三本质是自由。哲学因自由而形成认识, 诗学因认识而形成自由。创造是哲学和诗学的共同基础。钱钟书认为: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可见,一切文艺创作中作者头脑中浮现的形象都是在感性的非自觉的形式中蕴含着自觉的理性的内容。刘勰把文学批评总结为六条标准,即观体位、观置辞、观奇正、观道变、观事义、观宫商。此六点中,体位、道变、宫商是文学的整体性,其余三点是文学的个性。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是一切文学批评及创作的基础。

    先验的诗歌意味着简单而又有其极为丰富的认识内容。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就是把最深刻的哲学本质放入到诗歌的形式中了,而使被表述的对象和用以表达的素材变成了思想者的雕塑。

    “诗学理想的完整性”是指诗人以其哲学观念为指导而形成的诗学观念, 它构成诗人的气质、性格和命运。它一方面和人类的最终认识保持着高层次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和社会现实保持了巨大的差异。爱默生这样写道:“诗人用他自己的思想赋予自然以生命,在这一点上它和哲人不同,前者以“善”为目的,后者以“真”为目的 。然而,哲人把事物外部的明显的秩序和关系提取出来放进思想的王国,在这一点上,他一点也不亚于诗人。柏拉图说道:‘哲学的问题 ,是为一切有条件地存在着的事物找到无条件的绝对的根基……,真正的哲学和真正的诗人是同一的’, 一种美就是一种真,一种真就是一种美,二者的目标是同一的。”

    诗是化解情绪的工具,不同的情绪就形成了不同的诗风,不同的诗风可见不同样子的诗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的诗人。诗是短暂人生最好的伙伴,困难和不幸福因为有了诗都不是问题。屈原跳江不是因为诗,而是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是诗解放了他,让他获得满足和永恒;诗的情绪来源于人所处在的环境,更多表现在人的欲望和对梦想的过程。所以我写诗正是表达个人在这个现实社会所具有的思考,必须用诗的表象来具体化,把模糊的变得清晰,把抽象的表现的具体,把深刻的表象为简单,把看不见的描述为可以识别的。这样的过程,人就表象为简单的,单纯的, 和自我快乐的。因此诗人是可以超越自己,走向更远未来的人。

    我的诗都是在游走江湖中所得。是一种必然要表现出来的情绪。人之所以能够回归简单的快乐,那是人必须依赖艺术形式获得这样的简单情绪表达。我释放了,我自由了,我简单了,所以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是自我满足的, 是自我陶醉的,是长不大的纯真的性情。他应该是活在大地上,活在江湖上, 活在未来的,活在青春中。这应该是我诗歌的主题吧。

    我想我出版的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争议的书,就算是一本闲书吧。一方面是我创造的这个文体。不知所云!我把这个文体叫做“诗哲体”,历史上应该说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虽然很多诗人也是哲学家,很多哲学家也是诗人。中西这样的二种职业的人都很多吧。

    因为这书本是完全没有功利思考的书,是出于热爱和所热爱的思考,才有了它,这样的完全没有功利的东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呢?我自己都不清楚,几十年来的积累和沉淀,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我把叫做真正的创造主义的成果。

    一个人一生可以把自己最爱的东西总结出来,这看起来是个怪物,但直到今天,我才正式的把它名义为“诗哲体”。古人习惯把诗画结合,应该说是一种艺术实践。美其名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后人就把“诗画合一”作为一种现象。但实质上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新艺术,新艺术的流派。也可以理解为新的艺术理论。我所谓“诗哲体”也是我几十年追求的新学科门派吧。是所谓“用诗的形式拓展哲学的空间,把哲学的问题用诗的艺术形式去表达”。因此,希望读者读我的诗,会找到哲学的影子,读我的哲学,也用诗的方式来想象。这样的纯粹的思维创造,是否能够真正的开辟我们的思想领域,找到盛开的智慧之花呢?

    (责任编辑:秋水卓玛;作者:尹传高)

    推荐阅读

    文章评论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

    全部评论(0)
    天南之南,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饴香诗社社长,栖云网总编,栖云直播导演兼制片人,中国当代诗歌网创始人,大文艺网创始人,《栖云微刊》、《栖云时代》微刊、《听诗吧》等刊物的创始人及总策划,《中国当代诗歌》杂志社长/总编,“首届‘东方文化节’暨‘饴香杯’全国大赛”副主席兼技术总监。作品散见于《诗选刊》、《参花》等国内各级报刊、网刊。
    • 版权所有 商务联系:shyxcm@163.com 13761351639 栖云网上海总部
    • COPYRIGHT 2012-2018 栖云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纯公益交流。
      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用户原创作品如发现有剽窃抄袭,请投诉,本站会及时处理。
    •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沪ICP备20002204号-2